《小欢喜》:平凡生活,真实人物,以现实情怀聚焦深刻话题
《小欢喜》:平凡生活,真实人物,以现实情怀聚焦深刻话题
总有些故事,让人看了,难免回想起自己的过去,轻易地感同身受。
就像高考。它根植在我们的人生里,永远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7月31日,“大型高三生存指南”——电视剧《小欢喜》终于在东方、浙江卫视开播,爱奇艺、腾讯同步上线。
看过首播的最大感受,除了《小别离》中的“童方夫妇”再次回归的熟悉感,就是生动而细致的真实感。《小欢喜》确实太真实了。
比如,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同样的语调和对话,海清 演出了我妈本妈。
《小欢喜》是由柠萌影业出品,鲁引弓同名小说改编的现实题材剧集。与围绕初中留学话题的《小别离》不同,《小欢喜》聚焦了高三这一特殊阶段里,父母与子女之间爱与成长的故事。
立足生活真实感:细节决定成败
作为《小别离》的续作,《小欢喜》对真实质感的追求一如既往。
导演汪俊在制作特辑里提到自己曾经被一位网友的留言所感动:《小别离》中演员在进房间的时候,换了拖鞋再进屋,冲这个细节,剧就值得追。
《小欢喜》也是这样。
无论是每个家庭的装修风格、誓师大会的种种流程、高三学生们大一码的校服,还是诞生了清华北大学生的房间中写满了“我恨”的试卷墙埋下的伏笔,一切场景、情节设计、服化道的细节,都是从营造真实感出发的,也因此才能如此贴近生活。
她们从途中邂逅,到学校门口相逢,再到遇见孩子的班主任,一路讨论的都是孩子和学校的问题。为同样有个捣蛋儿子而焦虑,知道儿子打架了,出口的第一句话也都是先道歉。
对话过程中,她们的名字只是“
一切设计都贴合人物的背景、身份和心境。
此外,在每个高三家庭中,父母都在为最大化地保证孩子的学习而绞尽脑汁。
在后续情节中,童文洁为了节省孩子们的时间,每天早上四点半就让老公
高考“情绪生态圈”的真实质感,就这样立起来了。
中国高考众生相: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高考“情绪生态圈”,是一个人的高考,也是一家子的兵荒马乱。
《小欢喜》的故事正基于此。剧中透过三个家庭、一个高考小区,折射出高考之下的亲情守护和青少年的个人成长。这三个家庭,不是按照阶层来划分的,而是按照考生状况和家庭特质来划分的。
严母慈父,童方夫妻代表了中国普通家庭;
而
有个鬼机灵学渣儿子的童方家,代表了大多数家庭,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中产之家。他们的相处方式也跟大多数家庭一样,角色分工明确,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好说话的爸爸是家里的润滑剂。
当后来童文洁将自己的学霸外甥磊儿接到北京参加高考时,有了更直观的“别人家孩子”来作鲜明对比,“活教案”让这家的高考麻烦事更多了。
一心扑在学霸女儿身上的宋倩,有着极强控制欲,前夫乔卫东则有点女儿奴,花样开解倍感窒息的女儿。陶虹 演活了“全包围”式的妈妈,沙溢 则演活了“放纵式”的爸爸。
前者出场气场强大,让人压抑;后者出场自带笑点,把人逗乐。
而季胜利、刘静这一对“空降父母”,因工作长年在外不曾陪伴儿子的成长,而导致亲子关系产生了难以忽视的裂隙。极端叛逆的儿子面对突然空降的父母,这一家的问题最难破局。
这样的三组家庭,在一年中面对高考的搅动,产生了种种的矛盾冲突。三个家庭各有特点,在高三备考这一年中他们将会遇到哪些问题?孩子们又能在这次历练中得到怎样的结局?家长们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问题都勾着人追剧。
亲子关系试炼场:一场双向“变形记”
将父母和子女放置于高考的特殊时间节点中,探讨亲子关系,是《小欢喜》故事立意的用心而有趣之处。
剧中的三组家庭体现了不同的亲子关系类型。
方圆与儿子方一凡是“朋友型”;童文洁、宋倩与孩子的关系是“控制型”;乔卫东与女儿英子是“放纵型”;而季胜利对儿子季杨杨则是“专制型”。
家长们性格各异,孩子们也各有特点。
青春期碰上更年期,代际矛盾本来就一触即发,碰上高三这个特别的“放大器”,效应如火星撞地球。
事实上,面对父母、学校和班主任的高压,不论懂事的还是调皮的,学霸还是学渣,孩子们都是“精神上的孤儿”。他们唯一的坚持就是做自己想做的,追自己的梦想,与家长“搏杀”。
他们因此尝试抱团反抗。
比如帮英子打掩护藏起乐高玩具的方一凡,比如一凡和磊儿的团结协作糊弄童文洁,孩子们之间的关系在剧中也被塑造得很有趣。
对中国家庭而言,高考,是对整个家庭的试炼,高考过后,大多数学生会进入教育资源集中的城市,又将是父母和孩子的别离。因此高考洗礼中的亲子关系,是个双向的“变形计”。这或许正是《小欢喜》最值得期待的地方。
经历高考,孩子们注定成长,而所有的家长,也和这些少年一样,亦步亦趋地走向成熟。不同维度齐头并进,正是人生的小小欢喜。
本文系剧情吧原创,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转载许可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