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杀风暴》:恰如其分的规范产品
◎独孤岛主
作为一部本应于2019年上映的典型港产警匪加悬疑类电影,《暗杀风暴》在时过境迁后上映,与较早在内地上映的《扫毒3:人在天涯》比照,无疑有过去数年无法体会到的别样兴味。
首先,两部电影都是当今华语影坛“最快手”的导演邱礼涛的作品;其次,两部电影都内含我们习惯欣赏的刺激、火爆场面。这两点已经足够在观众心中树立起一整套视听想象了。第三点,拍竣于2019年或更早前的《暗杀风暴》,主演阵容包括张智霖、古天乐 、吴镇宇,与今日《扫毒3》的刘青云 、古天乐、郭富城,从吸引目标观众的角度几乎是异曲同工,都是自上世纪90年代延续至今的所谓“中生代表演阵容”。疫情时代过去,属于香港主流商业电影的新老交替仍未到来。最起码,《暗杀风暴》中爆发出澎湃能量的蔡瀚亿,并未在这几年中有太耀眼的成就。
香港性
关于《暗杀风暴》可以言说的还有很多:改编自周浩晖的原作小说《暗黑者》,在邱礼涛近年作品中比较罕见地以解谜、推理、悬疑为叙事主要类型选择,主演之一的古天乐突破性的“三重假定”角色身份,以及具有重要价值的维续环节的“续集”伏笔等等。这些都是足以将邱礼涛与其他华语电影高产导演加以区分的重要特征,令过往围绕其作品的细节布置与社会议题编排所引起的讨论几乎无从下手。
沿袭呼应非常具体、情节铺陈极尽侦探推理类型特征的原作,《暗杀风暴》在情节主线上沿用了神秘黑手“Darker”重出江湖,为即将成为杀人案被害人的对象发送死亡通知书,并进而以警方意想不到的方式杀死被通知人的进路。片中所有角色皆被安置在地域化特征明确的香港警察与匪徒较量的情境中,这不仅通过角色本身的设定,还通过在具体的追逃与查案过程中,角色经过的香港大小街道、极具香港城市空间独有特征的天台场景等来实现。
虽然这是一部合拍作品,但香港市民一眼可知亲切的楼宇与地标,显证了影片的叙事推进是以“香港性”为基础的。这也是过往数十年香港电影给予世界影坛最为鲜活的类型片视听密码之一:当银幕上以跟拍镜头的类纪实视角拍摄角色在天台上奔走追逃,耳边听得城市里的车水马龙,教人如何能不想起上世纪80、90年代港产电影中那些充满彷徨与烈血的场景。
类型化
或许也正因如此,《暗杀风暴》的“推理成分”在某种程度上遭到贬抑,让位于容易累积集体回忆情绪的演员阵容、似曾相识的表演方式和无处不在的城市灵魂。
影片中多处反转,无论正面还是反面,依靠的大多是事后的闪回而非事前铺陈。对古天乐饰演的毁容流浪者黄少平着墨甚多,身份的揭秘则显得草率。凡此种种,彰显出导演邱礼涛一贯以类型化剪辑驱动故事的表层创作思路,同时也成为其一以贯之的导演特色。
令本片同《拆弹专家》系列和《扫毒》后两部拉开距离的,恐怕是地位并不明确的剧作层面依然紧扣“揭秘”展开,而表演亦紧紧跟随剧作的步伐推进。无论叙事结构如何,整部电影起码都是在“寻找Darker”这个主题上展开具体场面的。吴镇宇、张智霖及古天乐在片中顺应相应的角色都有妥帖的发挥。张智霖饰演主角罗飞,几乎由头至尾都在亡妻死亡事件的阴影中并努力拨开迷雾。吴镇宇饰演的专案组组长韩灏,后半部陷入Darker布置的罗网。吴镇宇向来趋于单向度情绪展露的介于“超本色”与“沸度”之间的演出,在此片中发挥得相当合适。古天乐因应角色身份的不断反转而完成的“三重假定”调适,较新近在《扫毒3》中的表现,实在高出不少。
最令人惊艳的表演则来自身负丧兄之痛的尹剑的饰演者蔡瀚亿,厚积薄发的情绪张力令这个角色成为全片性格最立体丰富的形象。蔡瀚亿因戏剧表演背景而在《拆弹专家》中饰演被炸死的黄天诺,并赢得“催泪瀚”之名,他表演张弛有度的特点延续到了《暗杀风暴》,于一众主演的演出中引人眼前一亮。这部分也是依托影片相对坚实的人物架构完成的。
怀旧心
总之,《暗杀风暴》试图激活过往港产片年代赖以吸引观众的种种类型技巧,加上坚实的小说底子来吸引观众。尽管未能以成功的叙事主导全片,但仍将影片的剧作功能铺设在了场面规划的细部及演员的表演之中。
“前疫情时代”至今,香港电影表演“无从重启”的格局,或许是今日的观众观看这部本该在2019年上映的影片的最大感受。在今天,从这样规模的合拍类型片,尤其是邱礼涛作品中,能够得到的观影快感,应该远远不止影片的类型架构本身,而更深度地绑定在影片产生的年代与观看的年代之间微妙的互动与对照关系上。
在此意义上,《暗杀风暴》是一个时代恰如其分的规范产品。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